时间:2024-04-26 15:55
大
中
小
来源: 长治市人民政府网
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沁县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唱响时代强音,三八妇女节之际,让我们走进沁县文物馆(南涅水石刻馆)副馆长曹雪霞,了解她的故事。
南涅水石刻博物馆属于国家三级博物馆,因馆内珍藏了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这三年陆续从沁县南涅水村出土的窖藏石刻1100余件。经考证,这批石刻的雕造年代是从北魏太和年间到北宋天圣九年(公元477年至公元1031年)相继延续了六朝约五百多年,非常的珍贵。1962年相关文物部门将这批石刻迁移回县城由县文物馆集中保护,1965年南涅水石刻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涅水石刻虽雕琢精湛,极为珍贵,是中国雕塑史和艺术史非常珍贵的杰作。但由于其出土时间较早,加之宣传力度不够,让很多游客对它并不了解,很多游客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听听就算了。“不能让他们白来一趟!”曹雪霞暗暗下决心。她自创了因人而异的讲解方式,利用民俗民风的佛教故事,吸引游客的注意力,用提问的方式,让游客有参与感。“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在一个龛面前看到一个踩高跷,孩子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于是我顺着大家的兴趣点开始讲解,讲述了百戏团的龛面内容。”曹雪霞从杂技的发源、发展、形成到最后的成熟,以及为何出现在佛塔龛面上,并同时讲述了北魏时期南涅水的繁华。从而让游客从冰冷的石头上感受千百年前的历史记忆。
作为一名基层文物工作者,必须是一个全能型人物。曹雪霞除了讲解工作,还负责文物安全工作。曹雪霞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沉淀了千百的历史文明,价值不可估量。然而由于众多的历史原因,我县的文物多散落民间,难于统计,更谈不上保护管理。加上群众法律观念淡薄,意识不到保护文物的意义和责任,以及文物贩子的介入,导致文物盗卖、毁坏现象时有发生,让人心痛。曹雪霞作为基层文物工作者及保护者,不只是要把南涅水石刻保护好、宣传好、讲解好,还要对县里的国、省、市、县,甚至是没有级别文物加以保护。她每年都会组织下乡文物巡查。
有艰辛也有荣誉,更有成绩。2008年11月,曹雪霞参加山西省文博系统“太行杯”讲解员大赛获得三等奖。2012年、2013年,曹雪霞在《文物世界》期刊上连续发表了《山西省沁县南涅水石刻馆》、《石龛中的汉代杂技》、《沁县金代古墓二十四孝图》等论文。2015年12月,参加长治市旅游宣传推介大赛获得优秀奖。2016年,被长治市文物旅游局评为“2015年度全市文物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在《黑龙江画报》上发表论文《民间流散石刻造的保护与管理措施研究》。2023年荣获长治好人爱岗敬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