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沁县乡贤 > 沁县乡贤

巾帼奋斗者 | 张秀芳: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好支书

 时间:2023-03-10 10:22       大    中    小      来源: 沁县融媒


张秀芳是故县镇东仁村支部书记、村主任。2021年,在外创业的她毅然回村,在支村“两委”换届期间高票当选东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带动家乡发展。任职以来,她巾帼不让须眉,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全身心投入到东仁村的工作之中,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把东仁村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之前的东仁村党群服务中心建于1996年,基础设施老化陈旧,各项功能严重滞后,村民出入办事极其不方便,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张秀芳一上任,就多次召开支部会议,以软弱涣散支部为契机,以“党建引领、空间共享、服务多元”为基本理念,按照县委关于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建设的要求,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进行融合建设,总投资24万余元,并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功能更加齐全,从根本上消除了老百姓前来办事的安全隐患,大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实现了东仁村党群服务中心从“小”到“大”的转变。

针对东仁村支部党员年龄大,流动党员多,组织生活开展难的客观情况,张秀芳积极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以基础积分、差异积分、正向赋分、反向扣分、一次“清零”的评分机制,激发党员活力。在积分制基础上对年纪大,身体不好的党员送学上门,并利用春节、七一等节日,为困难党员送关怀送温暖,增加党员荣誉感和使命感。与流动党员建立互动机制,随时掌握动态,增强他们为家乡办实事的激情和热情。

“张书记,又出去学技术了啊!”村民们看到张秀芳热情的打招呼。东仁村集体经济薄弱,脱贫期间建设的双孢菇大棚,由于多种原因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为了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张秀芳多次外出考察,与支村两委党员及村民代表商议,把双孢菇大棚改建成年产200吨粉条加工厂,于2022年9月份正式投入生产。每天可加工粉条1000斤左右,预计一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还可以解决10余人就业,东仁村的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收获。

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灾后重建也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东仁村灾后重建14户,修缮14户。工作紧任务重,修建过程中有的困难户找不到工队,有的缺建筑材料。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早点让受灾户住进安全住房,张秀芳采取支部班子成员人人包户,天天盯进度,实时解难题的办法,自己更是积极联系工队,联系建筑材料,对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特别是新建户李建平和邻居因宅基地纠纷迟迟开不了工,张秀芳多次上门调解,最终两家达成协议,完成新建任务。同年,张秀芳还积极联系争取,为村民安装太阳能路灯74盏,修缮去地路1000多米,修建便民桥两座,解决了村民出行去地难得问题。

去年腊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支部书记,张秀芳二话不说响应号召带上一次性口罩挨家挨户去摸排、巡查,在村里大大小小的角落总能听到她洪亮的嗓音,劝说村民不串门、不聚餐、不扎堆,确保每家每户清楚地了解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并做到安全防护。她是女儿、妻子、母亲,却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她说:“当时只想着看护好村民、守好我们的村庄,半点也马虎不得。”遇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特别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觉得疫情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对她的劝导不放在心上。她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向他们宣讲政策、普及防疫知识,嘱咐他们有事情就打电话,自己会24小时在线在岗。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村支书,就要时刻把群众大事小情记心间,为村民们服务,把东仁村建设得更加美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我就想好了!”张秀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