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20-00356 | |
发文字号:沁政发〔2020〕12号 | 著录时间:2020-10-13 |
发文机关:沁县教育局 | 主题词: |
标题: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沁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专项规划(2020—2022)的通知 | |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 发布日期:2020-10-13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晋教基〔2020〕19号)及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教育局牵头制定了《沁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沁县人民政府
2020年10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沁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专项规划(2020—2022)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晋教基〔2020〕19号)及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沁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北部,全县总面积1320平方公里,辖6镇7乡218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17319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16270人。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1.4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88元,财政总收入1.7亿元。
2.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计61所(含沁县中学),其中完全中学3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27所,教学点20个。寄宿制学校27所,寄宿学生4844人,占比25.7%。乡村小规模学校(100人及以下)27所,学生177人,占比0.9%。在校学生 18867名。在职教职工1804人,其中公办学校1243人,民办学校561人。
(二)现状分析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进,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进城就读人数逐年增加,农村学校生源逐步减少,部分学校萎缩,师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学校布局优化调整迫在眉睫。因此,实施“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是当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现实需要,对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保障教育公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布局优化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鼓励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的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晋教基〔2020〕19号)精神,本着“原有建制乡镇政府所在地或村人口在1000人以上保留小学或必要的教学点、初中学校向县城及城郊集中”原则,加快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配置,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积极倡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增加投入,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力争到2022年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达到优质学校办学建设要求。
(二)工作计划
1.力争于2022年底,建成四轨制铜川九年一贯制学校。利用襄垣县教育援助资金和发改立项资金在县城南郊新建铜川九年一贯制学校,缓解县城学校办学压力,逐步实现“中学向县城集聚”的目标。
2. 撤并南里中学等6所初中学校,撤并乔村等19所小规模学校。按照全县每年初中、小学新生入学人数约1500人的实际,保留县城内3所公办初中和2所民办初中,铜川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使用后,可实现“中学向县城集聚”的目标;小学保留29所小学和必要教学点,实现就近就优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顺利平稳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县政府成立学校布局优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编办、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公安、信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学校布局调整的日常工作。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通力协作,凝聚合力,扎实推进。
(二)强化资金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合理测算资金需求,通过争取国家、省、市中小学建设项目和专项经费,依法盘活、变现撤并调整学校闲置校产、地产等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加大宣传动员。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感和重大现实意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共识,争取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使广大群众大力支持并配合学校布局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