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社会公益事业>公共文化领域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2-16893 | |
发文字号: | 著录时间:2022-03-29 |
发文机关:沁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 | 主题词: |
标题:文旅中心:我县对部分受损文物开展搭棚保护 | |
主题分类:商贸旅游 | 发布日期:2022-03-29 |
3月24、25日,县文旅中心积极联系山西古建集团对我县部分因灾受损文物进行搭棚保护项目现场勘察,测量。
去年由于连续降雨导致我县不可移动文物出现多处险情。按照国家、省、市文物部门部署,除对部分受损特别严重的文物及时拨付资金进行抢险修缮外,鉴于资金有限,省文物局还号召爱心企业对受损文物进行捐款保护,即对有价值但目前暂时无法完成抢险修缮的文物点进行彩钢搭棚保护,随后逐步解决。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县文旅中心积极与负责我市范围内文物搭棚保护的省古建集团积极沟通,联系,实地查看,按照文物价值,受损情况,首批搭棚保护项目拟对上村玉皇庙(大殿、后殿)、次村玉皇庙、小王关帝庙、南底水朱德旧居(房屋)、龙王堂东殿、护国显济王庙戏台等进行搭棚保护。现已完成实地测量、测绘工作。下周开始将进场,对以上文物点进行搭棚施工。
另悉,在上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前期调查、上报,专家实地查看,我县受灾特别严重、文物价值较高的首批文物抢险修缮项目南涅水石刻、《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地旧址、漳河庙、护国显济王庙、净土庵、龙王堂、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总部仁胜旧址和王可郭家祠堂,华山老君庙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完成现场测绘工作,进入抢险方案编制程序,年内完成抢险修缮任务。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