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划决策信息>计划规划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21-24392 | |
发文字号:沁政办发〔2021〕1号 | 著录时间:2021-01-25 |
发文机关:沁县住建局 | 主题词: |
标题: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沁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
主题分类: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日期:2021-01-25 |
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沁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月21日
沁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力攻坚全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20〕90号)文件精神和长治市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确保三年实现全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全覆盖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分步推进,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创新机制、长效运行”的原则,大力实施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补齐突出短板,全面提升我县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由点带线、从线到面”的实施路径,以重点镇为试点引领,带动全县建制镇,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全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全覆盖。
二、实施范围
在镇区常住人口 2000人以上及镇区常住人口2000人以下的主要河流流经(或在环境敏感地区)的郭村镇、新店镇、漳源镇、册村镇、故县镇5个建制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重点任务
(一)2020年任务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完成县域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及项目建设详细规划。
(二)2021年任务
1.抓好2个海河流域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初步建立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建制镇污水治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到2021年底,累计最少完成2个以上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实现全县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建制镇比例达到40%以上。
(三) 2022年任务
1.完成3个海河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强化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市场化运营和监督管理,形成设施管网完善、监管维护到位、运行稳定达标的建制镇生活污水长效治理体系。
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5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实现全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覆盖,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建制镇比例达到90%以上。
四、工作要求
(一) 编制专项规划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我县的县域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摸清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和底数,进一步核准项目建设规模、处理工艺、资金需求等要素,形成年度建设计划,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专项规划编制应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充分对接,污水处理设施项目选址应合理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增强选址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应按近期规划人口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未来将周边村纳入处理范围的因素,预留远期规划用地。同时,要防止脱离实际需要,盲目建设高大上的污水处理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科学确定处理模式
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应选择低成本、易管理、运行可靠的处理模式。工艺标准上,必须严格遵循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置、管理控制“五大环节”原则,生物处理环节可采用诸如A2/O及其变型工艺等活性污泥法、MBBR等复合生物法;深度处理环节可结合项目特点、排放标准及再生水回用要求,进一步采用诸如絮凝沉淀过滤、反硝化滤池、臭氧活性炭等工艺。处理规模在500m3/d及以下的,可采用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处理规模在500m3/d以上的,可对构筑物形式和一体化设备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灵活选择建设模式。
(四)严格执行出水排放标准
全县新建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出水水质执行《山西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4/1928-2019),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指标执行地表水V类排放限值,其他指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 A的排放限值。新建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排放口必须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相关主管部门联网。
(五)同步实施管网配套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收集管网、农户改厕改浴必须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管网设计应包括主干管网、支管网和入户管网。按照“十个必接”(即机关、学校、集中居住小区、农贸市场、旅馆、饭店、澡堂、非化学工业集中区、主要街道商铺、完成改厕改浴农户必须接入管网)原则,加快推进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做到污水应收尽收。
(六)创新建管模式
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要参照《山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县城周边的建制镇可通过以城带镇,把污水纳入城市或县城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地域相邻的建制镇,可共建共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鼓励采用“1 + N”模式,建设一个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站),通过管网延伸,同步收集处理周边村的生活污水。
(七)统筹考虑区划调整
为适应乡镇机构改革需要,凡是今后新设的建制镇,符合本方案明确实施范围条件的,要主动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五、政策支持
(一)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建立健全“有财政投入、有债券支持、有市场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运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并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鼓励采取PPP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对具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建制镇,探索建立生活污水处理收费制度。
(二)落实优惠政策
优先保障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用地需求,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污水处理企业用电价格支持政策,对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用电价格给予优惠。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所列污水处理项目的所得,按照规定减免所得税。
(三)优化项目审批程序
认真贯彻《山西省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审批事项清单告知制度,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减少审批前置条件,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加快推进项目开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市政园林服务中心负责全县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的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考核等工作。并制定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统筹推进。各有关乡镇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现状调查、征地拆迁、施工现场准备等工作。
(二) 明确职责分工
住建、环保、市政园林部门负责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做好项目库储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政府债券支持,建立和完善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收费制度。财政部门负责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运营的资金筹措,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保障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的土地供应,及时审批用地手续。环保部门负责加强对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水量的监督检查工作。行政审批部门负责项目立项,落实审批事项清单告知制度,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周期,加快推进项目开工。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对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 强化监督检查
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要纳入县级对乡镇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我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完善的监管、考评、奖惩机制,定期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县市政园林服务中心适时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和检查,对工作进展缓慢、政策措施不落实的严肃问责,责令整改。
(四) 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各地开展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的经验做法,加强对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收费的宣传解释,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围。
解读:关于沁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