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沁县中学>公开内容>学校公开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19609 | |
发文字号: | 著录时间:2024-04-17 |
发文机关:沁县中学 | 主题词: |
标题:山海不隔母校恩——献给母校和正在拼命努力的你们 王羽 | |
主题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4-04-17 |
随着岁月悄然不息的车轮,母校沁县中学已经历了80个春夏秋冬,在她80岁生日之际,作为曾经在她怀抱里被呵护过的桃李,所有的青春美好仿佛就在昨天……
多年来,不忘自己是一名沐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受益者,始终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十年如一日。今天,我要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因受助而改变人生命运的心路历程。
怀揣感恩,点亮梦想之光
沁中,一个温馨而又甜蜜的称呼,你陪伴我度过了三年的高中时光,在这里我收获知识,吸取教训,攻坚克难,敢打必胜……10年前,我考上大学,坐着火车第一次离开故乡,从此一直忙碌、奔波在人生旅途之上,直到10年后的今天,人生仿佛还是没有走下那列开往省城的火车,因为在这里我学到了刻骨铭心的一样东西——唯有感恩,可抵岁月漫长。我是何其的幸运和幸福,对祖国和家乡怀着朴素而热烈的爱。感谢国家和母校对我的培养和资助,感谢家乡水土对我的养育之恩。
漫长的求学之路算不上艰苦异常,但迫于家中的窘况,仍然饱含了诸多的辛酸。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务工人员,家里仅靠简单打工来维持生计,哥哥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艰难的日子从未使他们向生活缴械投降,一个艰辛却有爱的家一路跌碰地走着,不曾放弃和妥协。父母一心供我读书上学,我身上寄托的是他们未完成的梦想与全家人的希望。十年寒窗,终于金榜题名,我的内心充满了兴奋与激动,但与此同时,内心也惴惴不安。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学校领导得知情况后,决定给予救助。学校工会、团委积极行动,为我申请特困生援助基金;国家的一些助学政策让我再次看到了希望,就仿佛在沙漠中跋涉已久且在生死边缘挣扎时突然遇见了一口泉水喷涌的井。感谢国家强大的后盾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感谢学校温暖的聚焦和老师同学的鼓励,为我的大学梦助力飞翔,让我跃跃欲试的心不曾折翼,让我更加向往远方,更加想要逐梦飞翔!
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而我要说的是,经历了风雨,如果没有那道从上帝打开的窗户,照进心灵的阳光,人们也永远见不到彩虹。这阳光是自我理想与信念,同时也是“生逢其时”的“爱”!
砥砺奋进,载梦播种希望
日月如梭,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在那里我不仅圆了大学梦,还确立起了新的目标。
在外求学的我,时常想起父母挥汗如雨、照顾瘫痪哥哥的场景,会想到他们的白发皱纹和老茧又多了几许,会想到他们在忙碌拮据的日常里怎样的节衣缩食;每每想到这些父母不曾言说的艰辛和困苦,我的内心就久久不能平静,也愈加地想要努力学习;深知父母的艰辛,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把父母的期望装在心中,扛在肩上,用行动脚踏实地去践行。
考上大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梦想实现后,我时刻提醒着自己,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我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一定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别人,回馈社会。我曾担任学院雷锋小组副组长一职,多次联合晋中市义工协会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幸福夕阳进社区”、“学雷锋,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大批人员参与一线帮扶活动。无论是专业成绩还是综合测评,我都一直名列专业前茅。学习之余,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技能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获“中翰杯”测量技能大赛优胜奖、学院“优秀学生会干部”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斩获校级奖、助学金。我想再辉煌的成绩也终将成为历史,而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拼搏奋进的心,不断载梦前行。
心怀梦想,方能兼顾远方,任何成功从不是一蹴而就。大学期间,取得第30期业余党校结业证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加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充实自己。大学生活,不仅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在于思想素养的提升,只有学会珍惜与感恩,才能懂得如何回馈社会,奉献自我,传递正面的能量。
只身远赴,开启“筑梦”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有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不是唱高调,也不是言不由衷,我也有高远的追求,我也希望能够尽显才智、尽展风采于天地。但这些都需要一个价值引领、一个行为导向。
2018年3月,我接过公司“筑梦计划”旗帜,作为第七任支教老师远赴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荞山镇木龙小学,开启了为期一学期的支教生涯。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回报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面对支教地区条件艰苦,困难重重,通过开展“爬山式家访”“七十二颗北极星”“点亮微心愿”“青橙筑梦·暖流关爱”一个又一个活动,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美好回忆。孩子们从不愿意学、不想学,变得想学习、爱学习,绘画册里鲜艳亮丽的图案展现着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124天里,把知识与快乐带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人士对他们的关心与帮助是我支教的最大目的。支教期间,累计为学校捐款捐物3万余元。学生们有了新操场、篮球场、课桌椅、过冬的棉衣、学习的文具书包、图书角等等,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上面,通过“知识+事例+实践”让他们品味故事的精髓,获取知识;生活上面,通过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去鼓舞他们勇敢面对当下困难,迎难而上,战胜一切!该支教活动得到了校方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先后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等荣誉。2022年9月,该计划受共青团中央领导回信赞扬。同年,以《爱的远行》为题,将该计划的各位老师的支教感人故事和感受整理成书,并顺利付梓发行。
2021年,有幸作为北京市总工会工人方阵代表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作为方阵联络员,按照防疫、保密等要求,先后召开6次推进会、报送数十份资料、发布近百条通知、两个月不曾离京、天安门广场熬夜演练,纪律严明、攻坚克难。作为全国9514.8万分之一的党员代表,我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而骄傲;作为全国14亿人口的几万代表之一亲临盛会,我为祖国如今的世界瞩目而自豪!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作为一名党龄6年的95后,我将以国家的关怀和爱为羽翼,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勇攀高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我相信,心怀感恩之心,通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务实行动,定能书写青春的华章!
建校八十周年庆典,记录着过去的辉煌,更昭显对未来的展望。希望每一分耕耘,都能接收到阳光的普照;希望每一个故事,都能铭刻在记忆的深处。愿我们每一位沁中人都能从过往时光中汲取坚守与前行的力量,牢记时代使命,厚植育人情怀,书写沁县中学的全新历史与动人故事……
王羽简介:2014年毕业于沁县中学406班,考入河北科技大学,现就职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任中建二局山西分公司党群工作部执行经理。曾获得云南省彝良县荞山镇中心学校优秀支教老师,中建二局职工摄影大赛一等奖、年度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大型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劳动和技能竞赛短视频二等奖。2022年出版个人支教随笔《爱的远行》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