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沁县教育局>公开内容>计划总结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2-12175
发文字号 著录时间2022-01-27
发文机关沁县教育局 主题词
标题沁县教育局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教育 发布日期2022-01-27

沁县教育局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提质量、强队伍、抓管理、重改革、优环境”五大举措,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在新起点上取得了新成绩,涌现出许多工作亮点、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促进了全县教育和谐、优质、均衡发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3所(含进修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18243人,其中小学8523人,初中4714人,普通高中3195人,职业高中1811人。全县教职工1789名。

(二)工作总结

一是深化改革,激发了教育新活力。实施布局调整。我们深入推进布局调整工作,按照“就近就优就便服从”的原则,加快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聚。整合了6所农村中学,新组建了第三中学,全力打造一所具备竞争优势的特色中学。全县形成一中、二中、三中、五中四所中学齐头并进,各具特色、相互竞争的初中教育新格局。选优配齐校长。今年,我们选能人,用能人,选聘一了批德才兼备、业务精通、口碑很好的校长。对县城2所小学3所中学7所中心校校长进行了重新聘任,建立起了校长“职级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位置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校长由“行政化思维”向“专业化素养”的实质性转变。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建立起编制、人社部门控制编制、岗位总量,教育部门进行动态调整的教师管理机制。今年秋学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大面积、大比例推进教师交流工作。面向全县为沁县中学高中和县城中小学选聘优秀教师62名,缓解了县城学校教师短缺、结构性不够合理等问题,为办好优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我县不仅大批公开遴选乡下教师进城,而且解决了近二十年来教师调动的遗留问题。312名教师因调动手续不完善,影响职称工资晋升和评优评模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是五育并举,教育质量得到了新提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区域教研“五大片区”为基础,建立起“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区域课改、整体推进”的县域全覆盖课改机制,课改参与校达到100%。目前,全县市级课改示范校13所,课改领航校2所。初步形成了红旗小学“四二六”教学模式、育才小学“一基五重三提升”、实验中学“六环节教学法”等多个课改模式。开展“区域教研”100余次,参与活动教师达500余人次,做到了资源共享,互补互通,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今年秋学段,县教育部门又实施了教研员深入一线开展常规教学视导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各学校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主要指标稳中有升,今年高考全县二本达线比上年增加16人,理科最高分沁县中学魏恒656分,被清华大学录取,改变了我县13年来无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历史。文科最高分611分,也是沁县文科第一次超过600分。全县中考成绩600分以上保持在200人以上。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在抓好文化教育的同时,素质教育也实现了新跨越,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各学校先后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器乐、跳绳、经典诵读等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特别是一些摄影、足球等社团活动也逐渐兴起。全县呈现出了“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新格局。

三是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有了新变化。学前教育方面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工程建任务。在工程建设中,把好规划关、施工关、质量关、资金关、验收关,确保建成一所,使用一所。今年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普惠性覆盖率达100%,全县学前毛入园率达95.4%,均高出全省标准。义务教育方面投资1.3亿元的铜川学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预计明年完成建设任务投入使用。育才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年内可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建成后把育才小学整体搬迁至原淀粉厂办学,改变学校与居民混居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县城学校布局。实施教育信息化提升工。在乡村小学建设专递课堂、同步课堂以及远程教学设施设备,共享优质资源,用信息化助推全县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目前,全县100M宽带全部接入校园。红旗小学通过了省教育厅数字化校园验收。

四是激发动力,教师队伍得到新加强。坚持引育并举,师资力量持续加强。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加大教师补充力度,2021年公开招聘教师60名,招聘特岗教师79名,是沁县教师历史上招聘力度最大、招聘人数最多的一年,进一步壮大了师资力量,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实施完了教学改革、继续教育、国培省培等项目,促进了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曹欣等多名教师荣获青年新秀和长治好课堂教学能手。红旗小学校长王俊兰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奖。坚持德能并重,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张贵梅、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推选“最美教师”,评选师德标兵。同时成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提升了教师素养,净化了校园教学风气。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增加绩效工资。通过增量绩效的发放,班主任津贴按500元标准发放。全县教师凭教师证免费乘坐公交、进景点免收门票。2021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大张旗鼓表彰全县优秀教师,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五是扶贫济困,教育惠民政策全部落实。认真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惠民政策。全年,共资助学前教育幼儿1326人66.25万元;资助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4795人198.23125万元。享受高中助学金364人41.8万元,高中免学费人数310人12.4万元。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应贷尽贷”政策,本年度累计贷款人数3774人,发放贷款2300余万元,贷款人数位居全市前列。资助贫困大学生新生入学路费102人6.5万元。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仙龙集团、郝世忠等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资捐物,纷纷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扎实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营养改善工程。举办了中小学食堂管理暨技能培训,开展了营养餐专项整治,规范了学校食堂管理。目前,受惠学校29所2511名学生,下拨资金360余万元。学生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肉蛋奶及水果等,学生膳食水平得到了提升。

六是加强管理,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加强疫情防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弹,各学校认真落实安排部署,完善机制,落实责任,购置设备,加强防护,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了校园和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强化安全意识,各学校发放《告知书》《致家长的一封信》1万余份。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先后组织3次安全大督查,排查整改校舍、食品、消防、危化品、防溺水等安全隐患清单100余起。开展了校园及周边治安专项整治工作,筑牢了学校安全防护网。强化校园内安全监管机制,推动校园安全“两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全年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系统上下保持了安全稳定。

七是加强党建,不断筑牢事业根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沁县教育系统党委通过领导班子集中学、党员干部交流学等方式,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累计开展集体学习97次,交流研讨97次,“为群众办实事”44件,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11场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标,开展了“为民办实事”“机关社区共建”活动,同时把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定期带领系统党委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共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工作,做到常研究、常部署。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制定党员学习计划,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等,组织教育系统260多名党员参加宣讲报告会、观看教育片等活动。认真履行党风政建设第一责任的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强化警示教育、制度建设和监督考核,有效确保了全段党风政建设工作持续加强。

(三)亮点工作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沁县教育局以“双减”为契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做足课程内涵“加法”、做实教学负担“减法”、做广学校资源“乘法”、做严政府管理“除法”,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从多方面多维度推进“双减”落地,真正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了胜利小学“精准3+3”课堂教学模式。育才小学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菜单”。红旗小学“菜单式双选”的特色“点餐”以及一体多翼的五育并举多元服务新模式。长治教育电视台对我县“双减”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

(四)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乡村学校空,县城学校挤的现象还存在。农村学校生源流失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城乡之间、县城学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发展还不够均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学科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不能做到“专为所用”,特长和专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是学校安全压力增大。许多学校无专职保安人员,而且多数年龄偏大,保安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很难胜任日益繁杂的学校安保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严重短缺,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师生比严重不足。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沁县教育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我县教育工作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书写沁县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

一是扎实做好教育重点工程项目。加快铜川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力争2022年完成并投入使用。做好育才小学改造工程项目,力争明年秋季整体搬入新校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项目工程,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学校标准化水平。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打造智慧校园,建设专递课堂,共享优质资源,利用信息平台系统功能,积极探索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信息化助推全县教育向现代化迈进。

二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加快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做好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和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争取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认真实施好中高考改革,完善各项评价制度。继续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中高考振兴计划,力争全县中高考实现重大突破。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并初步形成一批适合我县教学的课改模式。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聘请省市专家等途径,对所有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重点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继续开展区域教研、“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

四是扎实抓好学校安全建设。认真落实安全能力“三化三建设”目标,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建设,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门卫管理,力争通过配备专职保安、教师转岗保安等办法配齐、配足学校保安,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加强教师队伍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学校安全制度保障,全面打造平安、文明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