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沁县教育局>公开内容>计划总结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21-00752
发文字号 著录时间2021-01-08
发文机关沁县教育局 主题词
标题沁县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教育 发布日期2021-01-08

沁县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2020年,沁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克服疫情影响,扎实工作,砥砺奋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教育教学信息化、校长教师专业化、学校办学特色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促进了全县教育和谐、优质、均衡发展。 

  2020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总结。 

  一是改革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有了新活力。一年来,我们聚焦问题,破冰攻坚,从推行校长职级制到实施县管校聘,从根本制定上破除了教育体制机制积弊,通过改革创新突破瓶颈,激发活力。推行校长职级制首次聘任中小学校(园)长24名,校长行政级别全部取消,建立起了校长“职级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位置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校长由“行政化思维”向“专业化素养”的实质性转变。实行县管校聘,建立起编制、人社部门控制编制、岗位总量,教育部门进行动态调整的教师管理机制。全县1240名教师重新竞聘上岗,交流教师50名,离岗退养8名,我县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无序流动、教师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得到了解决,激活了教师活力,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 

  二是五育并举,教育质量得到了新提升。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启示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建立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课堂模式。全县市级课改示范校达到7所,初步形成了红旗小学“四二六”教学模式、育才小学“一基五重三提升”、实验中学“六环节教学法”等课改模式。实验中学、红旗小学被命名为首批长治市课改领航校。育才小学课改模式研究荣获2019年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主要指标稳中有升,沁县中学在三年前全县中考前50名全部流失的情况下,创造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显著业绩。中考成绩540分以上的达到129人,600分以上3人,最高分达到620分,位居县区第一名,是中考成绩较为突出的一年,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在抓好文化教育的同时,素质教育也实现了新跨越,先后成功举办了篮球赛、教职工羽毛球、乒乓球赛。开展了第二届校园春联大赛。广泛开展了各类读书、演讲、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为美丽水城建设传唱了好声音,集聚了正能量。全县呈现出了“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新格局。 

  三是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有了新变化。学前教育方面:认真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公办幼儿2所,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工程建任务。在工程建设中,把好规划关、施工关、质量关、资金关、验收关,确保建成一所,使用一所。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5所,全县学前毛入园率达95.4%,普惠性幼儿园率达92.4 %,高出全省标准。义务教育方面。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项目提升工程,规划实施项目资金1908万元,规划建设面积3352平方米,设施设备采购完成到位,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全部提档升级。实施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在“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加大设备购置,建设了多个录播室,建设高标准的校园网络。在乡村小学建设专递课堂、同步课堂以及远程教学设施设备,共享优质资源,用信息化助推全县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目前,全县100M宽带全部接入校园。红旗小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数字化校园试点校。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沁县各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扎实做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线上教学的经验做法被《中国教师报》和《山西教育》等报刊专题报道。   

  四是激发动力,教师队伍得到新加强。队伍建设增添新动力。教师补充机制得到完善。今年我县共招聘特岗教师90名,为近年来招聘教师最多的一次。招聘采取紧缺学科教师优先、男女比例均等原则,对缓解我县教师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起到极大作用。而且县政府招聘60名教师工作也正在实施当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第三届“最美教师”和首届沁县名师评选活动。红旗小学王兰兰被评为长治市“最美教师。”全面加强中小学思政工作方面。各学校均成立了思政工作委员会,千人以上学校配备了1名专职思政员。全县中小学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补齐配足。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先后开展了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特岗教师岗前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跟岗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并通过网络和自学等形式,积极参与“长治教育大讲堂”等各种培训活动。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园长外出考察学习。一年来,全县教师参培率达95%以上,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册村中学教师王强入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增加10%的绩效工资。通过增量绩效的发放,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县财政也克服财力紧张困难,年内安排资金增量绩效资金300余万元。班主任津贴按500元标准发放,年内安排资金480余万元。全县教师凭教师证免费乘坐公交、进景点免收门票。2020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100万元重奖全县优秀教师,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五是扶贫济困,教育扶贫取得新成果。认真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惠民政策。2020年共资助16419人次,资助金额847.2647万元,实现建档立卡学生全覆盖。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认真落实“三五”工作法,继续开展帮扶活动。累计为贫困户推销各种土特产品1万余斤。为贫困户解决上学、就业、看病等各种困难50余次。为帮扶村27名贫困就读大学生给予助学资助。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应贷尽贷”政策,本年度累计贷款人数3689人,发放贷款2359万元,贷款人数位居全市前列,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仙龙集团、人寿、郝世忠等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资捐物,纷纷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扎实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营养改善工程。建立了事务专账,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并统一了超市供货企业。举办了中小学食堂管理暨技能培训,开展了营养餐专项整治,规范了学校食堂管理。目前,受惠学校293328名学生,每天都能吃的新鲜的肉蛋奶及水果等,学生膳食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六是加强管理,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加强疫情防控。面对新冠疫情,各学校认真落实安排部署,完善机制,落实责任,购置设备,加强防护,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了校园和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强化安全意识,各学校发放《告知书》《致家长的一封信》1万余份。全面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先后组织3次安全大督查,排查整改校舍、食品、消防、危化品、防溺水等安全隐患清单100余起。开展了校园及周边治安专项整治工作,筑牢了学校安全防护网。强化校园内安全监管机制,推动校园安全“两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全年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系统上下保持了安全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共取缔违规办学培训机构20所,并在政府网站等媒体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文化类补习机构不再审批。 

  七是加强党建,不断筑牢事业根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每周一的全员集中学习。充分运用“智慧党建”“学习强国”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教育改革发展相融合,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及时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签订责任状,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常规教育、典型示范引领等方式,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以党的建设统领思政工作。成立学校思政工作委员会,千人以上、千人以下学校分别配备专、兼职思政员统筹开展思政工作,配齐配强思政课专职教师。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 

  虽然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乡村学校空,县城学校挤现象还存在。二是教师队伍整体性短缺,学科结构不够合理,音体美等专业课教师比较短缺,一些县直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存在不足。三是农村学校办学存在困难。一些学校生源减少,办公经费凸显不足,教育债务增大,特别是冬季取暖等成为问题。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沁县教育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我县教育工作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书写沁县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  

  一是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加快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做好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和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争取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达到95%以上。认真实施好中高考改革,完善各项评价制度。加大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中高考振兴计划,力争全县中高考实现重大突破。探索实施教育联盟办学和一体化办学模式,以强校带弱校,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扎实做好教育重点工程项目。加快铜川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力争2021年底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缓解县城学位不足等问题。做好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和撤并等工作,力争把学校办优办好,优化全县布局。做好育才小学改造工程项目,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做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在乡村小学建设专递课堂、同步课堂以及远程教学设施设备,共享优质资源,用信息化助推全县教育向现代化迈进。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聘请省市专家等途径,对所有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重点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继续开展区域教研“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进行微课、慕课研发,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改学校覆盖率达100%,并初步形成一批适合我县学校教学的课改模式。 

  四是扎实抓好学校安全建设。认真落实安全能力“三化三建设”目标,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建设,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门卫管理,力争通过配备专职保安、教师转岗保安等办法配齐、配足学校保安。做好校园监控联网工作和校园监控 “全覆盖”,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加强教师队伍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学校安全制度保障,全面打造平安、文明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