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沁县教育局>公开内容>计划总结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21-00751
发文字号 著录时间2021-01-08
发文机关沁县教育局 主题词
标题沁县教育科技局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计划
主题分类教育 发布日期2021-01-08

沁县教育科技局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沁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所(含沁县中学、沁师附小),其中职业中学2所、完全中学3所、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27所、教学点18个,在校学生 18867名;幼儿园52所(含附设学前班),在园幼儿3945名。 

  2019年,沁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认真落实《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用进取诠释初心,以行动担当使命,在“教育教学信息化、校长教师专业化、学校办学特色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促进了全县教育和谐、优质、均衡发展。主要工作亮点有: 

  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有了新突破。认真落实长治市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加快和深化全县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办学模式上,积极顺应城镇化加快及人口政策变化的新形势,大力推行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先后将育才小学与段柳中心校、东风小学与次村中心校、明德小学与南泉中心校成教育集团进行联合办学,解决了农村学校师生倒挂的问题,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全县课改示范校达到7所,初步形成了红旗小学 “四二六”教学模式、育才小学“一基五重三提升”、实验中学“六环节教学法”等课改模式。育才小学课改模式研究荣获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2019年3月底发布的《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中指出:山西沁县探索形成了“课堂教学六环节” “三主四导五勤” “五步教学法”等多种课改典型。该报告中提到全国课改的县份只有两个,其中就有沁县。年底,陕西省大荔县教育局慕名来我县考察课改,对我县教改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破解“择校”难上,为破解“择校”热问题,在中小学招生中,加大摸底排查,聘请公安、住建、国土、工商等部门联合进行资料审查,有效的维护了招生的公平和公正,招生工作总体趋于平稳,县城中小学初始年级班额均控制在50人以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也全部按照居住范围就近安排入学。在教育信息化上,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试点工作,加强数字校园试点校建设,红旗小学被确定为“山西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在教育工程建设方面,改扩建农村幼儿园4所(樊村、次村、段柳、交口)已经全部完工,新建的北石垢幼儿园完成主体工程;由襄垣县资助建设,总投资3300万元,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的铜川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已经完成垫方和打桩,预计明年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提升。年内招聘特岗教师10名,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县委县政府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沁县在外教师14名。我们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质量的前提,想方设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上半年两次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106名远赴北师大学习培训,这是沁县教育史上第一次组织覆盖所有校(园)长,涵盖城乡全学段、全学科中青年骨干到首都进修;组织教师600余人(次) 先后赴太原、高平、榆次等地参观学习,极大的提升了业务素质,更新了理念;开展了首届“校园春联大赛”,成功开办了“家校共育大讲堂”。县委、县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积极落实教师待遇,秋学段为中小学教师增加10%的绩效工资,班主任工资按小学每人每月300元、中学每人每月500元计发,教师免费进景点坐公交也已落实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年内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杨贵云、张阿妮、李彩英等7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李艳峰评为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是长治市唯一入围的候选人;上官小学王婧被教育部选为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在全县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有130名模范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新进步。今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全县总达线576人,比上年增加30人。沁县中学高中录取统招生录取分数线达到603分,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全县中考成绩整体提升,600分以上达到262人,比上年增加105人。在抓好文化教育的同时,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先后举办少儿文化艺术节、中小学生篮球赛、教职工羽毛球、乒乓球、声乐大赛,广泛开展各类读书、演讲比赛活动,为美丽水城建设传唱了好声音,集聚了正能量。全县呈现出了“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新格局。市运会上,我县获得小学、初中A组第一名高中A组第二名的好成绩。红旗小学篮球队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U13青少年篮球公开赛。艺术、机器人、朗诵等比赛在市级以上大赛中也多次获奖。校本课程《大美沁县》出版,弥补了我县校本课程空白。                                              

  四是安全工作取得了新举措。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年内由过去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主抓转变班子成员包保齐抓、所有科室共同参与的工作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各学校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教师会学校、家长、学生签订三方安全责任书,发放《告知书》《致家长的一封信》2万余份。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先后组织5次安全大督查,排查整改校舍、食品、消防、危化品、防溺水等安全隐患清单200余强化校园安全监管机制,推动校园安全“两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先后举办中小学校园安全、食堂管理等各项培训会,共培训骨干校长和食品管理人员400余人次。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印发了《沁县中小学宿舍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汇编》,推行沁州中学“6T”管理模式(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学校食堂全部推行“明厨亮灶”工程,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册村中学等30所学校实施“免费午餐”厨房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学校食堂标准化水平。 

  五是教育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惠民政策,全年共资助学生6469人次350余万元,对非寄宿制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也实施了相应资助,学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应贷尽贷”政策,年内贷款学生3400余人,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累计为贫困户推销农副产品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94人6.4万元。完善举措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营养改善工程,受惠学校32所3895名学生,寄宿生达到每天一盒奶一颗鸡蛋一两肉、豆腐新鲜蔬菜水果每天有的标准,学生膳食水平得到了提升。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郝世忠等爱心人士和企业也纷纷捐资助学,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了学业。 

  六是党建工作有了新变化。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周一例会学习制度,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讲党课、讲业务、讲管理10余次,机关集中学习40余次。通过学习,增强了党性修养,提高了理论水平。开展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七一建党”等主题党日活动。继续加强“三基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手册》《应知应会手册》《便民服务手册》,推进党建基础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进行了逐条逐项的分解细化,并一一落实到每位党委成员,落实到有关股室,落实责任。在“大讨论”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积极行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带着使命学习、围绕发展调研、对准问题检视、抓住关键整改,经受了一场深刻的政治洗礼。同时开展了营养餐、课外培训机构、教师有偿补课等方面漠视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风气。 

  虽然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农村教育整体薄弱,县城“挤”,乡村“空”等问题仍然突出。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一些中心校教师队伍老龄化,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短缺,幼儿教师编制短缺。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冬季取暖依然是个大问题。教育保障力度仍需加大,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实际需求相比仍显不足,教师队伍补充、交流的政策机制还不完善。                                                                                                                                                                                                                                                                             

  2020年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好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加快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和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争取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扎实做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和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严格实施“免试、就近、划片”,坚决制止择校、择班、择座等行为,严格控制大班额。加大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严肃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扎实做好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春学段全部启动实施,激发教师活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争2020年全县学校课改实现全覆盖,并逐步形成适合我县学校教育教学的多套课改模式,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扎实做好教育重点工程项目。认真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验收等工作,重点加强薄弱学校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套和教学信息化工程,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内涵发展。加快铜川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力争2020年底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优化全县布局,缓解县城学位不足等问题。实施育才小学改造工程,切实解决育才小学与农户混居的局面,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是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长包班,教师包学科,教研员包片的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中小学进行教学质量抽测,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聘请省市专家等途径,每年一次对所有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重点是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深入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广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从教研室到学校,明确教研的主题,展示教研的过程,积极进行微课、慕课研发,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 

  四是扎实抓好学校安全建设。认真落实安全能力“三化三建设”目标,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建设,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门卫管理,力争通过配备专职保安、教师转岗保安等办法配齐、配足学校保安。做好校园监控联网工作和校园监控 “全覆盖”,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安全工作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学校安全制度保障,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全面打造平安、文明的校园环境。 

  教育工作是托起明天的事业。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北方水城 美丽沁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